要闻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 

【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改革发展显成效 ——学科科研工作回顾

资讯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9-01-08 12:20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浙江科技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隆重举行。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实现“大学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回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奋进有为,在党的建设、思政、人才培养、科研学科、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和全校师生一起回望过去五年,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迎接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


改革发展显成效 ——学科科研工作回顾

2018年初,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我校参与完成的“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月,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工程实验室。9月,我校主持编写的又一个国家标准“饲料原料 干黄酒糟”发布,11月,我校首个国际PCT专利“珍珠分级方法 Pearl Grading Method”在美国获得授权……这一项项突破,都是近年来学校深化学科科研工作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校参与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五年来,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学科科研领域改革,以提高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重点,搭建学科发展平台,积极培育团队,不断提升学科科研能力。

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作为学校“1+9”配套综合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2015年4月,学校印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根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围绕学校实现“大学梦”的宏伟目标和科研指标,这一改革方案从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深化院校二级体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队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开放式创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学校先后配套出台了《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培育与奖励办法》《标志性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科研工作二级管理机制,强化科研绩效考核和成本核算,努力为广大教师的科研工作做好服务,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五年来,到校科研经费总量达2.61亿元。

(2018年12月11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熊建平参观 3D光学与深度感知技术实验室)

通过精心组织和培育,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不断有突破。五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22项,国家行业协会成果奖12项;获国家级项目共99项,较上一个五年增长1.48倍。获省部级项目278项,2018年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我校成绩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主持编写国家标准2项,首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珍珠分级方法”。学校组建创新团队,瞄准光学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成功研发了车载激光雷达传感技术等一系列传感设备,在三维传感光学系统及其核心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服务地方做强特色

继2016年学校创办科技园,2018年初,学校出台《浙江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浙科院科〔2018〕1号)、《浙江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地方分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浙科院科〔2018〕2号),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成立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龙游、德清、慈溪、常山、东阳等地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地方分中心,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校领导亲自带队,开展校地对接服务。五年来,一批批教授走进企业,一批批企业代表应邀来校交流活动,仅2018年,就开展对接活动50余批次。

(2018年3月30日,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落户安吉)

学校特别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政产学研用,彰显应用型特色。新建浙江科技学院(长兴)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乳品联合研究中心、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科技学院装备设计中心等2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省内11个地市及省外多个地市及海康威视、新安化工、银江股份、汉能控股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型”特色不断彰显。


(2017年11月17日, 学校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合作协议)

借助与德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合作的优势,学校不断深化科研国际合作,做好国际合作大文章。五年来,获得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海宁中心)、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慈溪中心、安吉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2018年5月,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落户安吉,当年实际到校科研经费802万元,并完成一批合作项目。12月,我校教师主持的两项目分别获浙江省2018年度国际产业联合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2019年度“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资助。目前,学校正以慈溪、安吉、海宁为重点,抓好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慈溪中心、中国海宁(德国)创业创新中心3个国际合作载体建设,以点带面,辐射长三角地区,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科研合作的“国际化”特色。


学科平台不断拓展

五年来,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资源,按照“差异化”学科发展思路,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工科为主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建立,学科方向进一步聚焦。瞄准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大力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学科和学科团队,突出应用型特色学科的社会贡献度,在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技术、特种车辆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与污染防控技术、3D光学与深度感知技术、文创等方向形成明显优势。

学校探索建立学科分层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省一流学科建设,新增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数学等6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融合。


(学生在重点实验室做实验)

学校聚力平台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在原有省级学科平台基础上,学校新增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研究省重点实验室、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省工程实验室、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政务新媒体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等省级平台共7个。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8篇研究成果获得袁家军、葛慧君等省领导批示,中德产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入选浙江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支持单位。(新闻中心  宋珂)

【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党旗引领风帆劲——党建工作回顾

【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立德树人守初心——思政工作回顾

【喜迎党代会•五年奋进路】深化改革育英才——人才培养工作回顾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