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浙科大师生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在校内外各地收听收看纪念大会直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致敬伟大胜利,凝聚奋进力量。师生心潮澎湃,反响热烈。



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化学院油脂蛋白与营养健康团队负责人 王伟:
当国产新型装备列阵而过,无人作战、智能装备等科技力量震撼亮相,我真切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底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我要把今天的振奋,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科研指导,领着学生啃下更多技术硬骨头,立足专业特长,让爱国情、强国志,在实验室里、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党委研工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张悦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学习领会与理论阐释,进一步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共鸣,让抗战精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基因”,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爱国为底色、以团结为力量、以奋斗为路径,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安全保卫部副部长、人武部副部长 宋水均:
80年前,无数英雄以鲜血赢得了伟大胜利;今天,目睹英雄的人民军队昂首走过天安门,我心潮澎湃,深感自豪。“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作为一名校园安保工作者,我更加意识到肩头的责任,定以军人为榜样,坚守一线岗位,牢筑安全防线,加强国防教育,守护师生安全,努力为高水平科技大学建设营造平安、平静的校园环境。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教师 卫艺林: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嘱托直击人心,威武阅兵尽显大国实力,观看纪念活动,让我倍感振奋与自豪。我要将这份自豪传递给学生,激励他们勇担使命,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创新创业学院教师 谢煜坚:
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当一个个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长安街,当一件件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震撼亮相,我看到了一个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从“小米加步枪”到“体系作战、信息制胜”,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了科技创新力量,这激励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
国际教育学院《今日中国》课程负责人 孙建月:
纪念活动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捍卫和平、共筑未来的坚定信念。也提醒了我和更多同仁,在培养来华留学生时,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合作共赢的价值观融入国情教育。通过课程和活动,向世界各国青年真实、立体地展现中国的发展历程,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帮助他们理解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从而搭建起跨越文化的信任桥梁。未来,我将更注重在国情教育授课中,融入历史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引导留学生们成为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的积极参与者。这正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未来最坚实的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 洪丰:
这场阅兵更是一堂大思政教育课。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精神,要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具体的报国之行。作为一名辅导员,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奋斗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体育部组织员 滕昱: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号召让我热血澎湃,我们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机械23级研究生 王鑫佳:
徒步方队“一老一新”的编组——抗战老部队与新型作战力量的交融最让我动容。作为研三学生,我深切感受到学术研究虽无硝烟,亦是强国战场。若说阅兵展示的是“硬实力”,那我们追求的科技突破、人文思考,便是国家“软实力”的根基。强国之路,需要我们青年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城乡规划24级研究生 周怡男:
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80年的历史对话,向世界宣告和平的尊严与力量。这场阅兵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警示我们“国无防不立”,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我们应以“博士硕士皆是战士”的精神,用科技力量守护和平,以专业能力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土木工程25级研究生 沈星嫄:
当载着抗战老兵的车辆缓缓驶过天安门,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精神,正是我们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所需要的精神底色。现代化装备方阵展现的科技创新成果,则让我看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的无限可能。国家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技创新。我们手中的实验器材、文献资料,与受阅官兵手中的钢枪一样,都是守护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工具。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将爱国情怀融入学术追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知识和创新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对和平最珍贵的守护。


中德学院计算机(国际)20级 孙铭杰:
来德国三年了,今天和室友熬夜一起看直播,当熟悉的国歌响起,当威武雄壮的人民子弟兵迈着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虽身处万里之外,但特别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汉语言文学23级 刘申成:
从青涩的工兵排战士到连队指导员的政工助理,虽已脱下军装重回校园,但当我看到阅兵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让我思绪万千,我将继续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未来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在岗位上,都将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努力成长为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