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 

    【本科教学•书记院长谈特色】中德工程师学院:探索构建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资讯来源 :       发布时间 : 2018-05-25 15:22



    编者按:自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启动以来,学校聚焦本科教学建设,系统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加强教学规范建设,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即日起开设“本科教学·书记院长谈特色”专栏,邀请各二级学院院长,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学院思考与探索,畅谈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中德工程师学院:探索构建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德工程师学院院长 徐理勤


    中德工程师学院作为浙江省首家本科及以上层次非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的宗旨之一是在中国探索办好应用科技大学的路径,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学院以“学以致用、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中德合作办学为载体,以“系统引进、微观突破、螺旋上升、保障先行”为实现路径,全面系统引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构建以学习成果产出为导向的中德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改革是本世纪初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启动以来欧洲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改革:(1)课程体系改革,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构建基础模块;加大应用型专业模块比例;引入跨学科课程模块。模块与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模块内部课程与教学环节相互衔接。(2)教学内容改革:围绕模块教学目标,有针对性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凸显问题导向。(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围绕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进以工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项目式、案例式、研讨式、现场式教学;在德语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小班化教学和分层级教学,全面推行情景教学和语境教学,推进德语教学“四延伸”。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全面启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包括开展“五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五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织形式、实验考核方式和实验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建设,以实现两大转变,即:从学科知识导向向能力培养导向转变,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项目化、实战化”,学院有中德合作企业40余家。

    ——能力培养导向的素质教育体系

    学院着力打造思政教育、学科竞赛、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学习能力第二课堂等特色化工作平台,构建能力培养导向的素质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个性化学习方案

    学院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供给、精细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多路径的学习生涯规划,构建“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全力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院“原汁原味”、全面系统引进德国合作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包括质量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健全学院评议会、专业(中心)教学管理委员会/考试委员会,实行在学院重要机构中的“学生代表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代表建言献策和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落实“选课报名制”、“考试报名制”、“课程淘汰制”、“课程准入制”,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

    Copyright © 2022 浙江科技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512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0616号